广西教育教学信息资源网

哪个轻哪个重课后反思(那个轻那个重教案)

本篇目录:

《克与千克》的教学反思

1、这样的教学往往出现学生学完质量单位后,还会闹出这样的笑话:一个西瓜重3克,一个鸡蛋重50千克,王老师的体重是60克……这反映了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的严重脱节。

2、千克和克教学反思1 克和千克这一单元主要教学目标是在具体生活情境中,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,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。知道1千克=1000克,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并且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,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。

哪个轻哪个重课后反思(那个轻那个重教案)-图1

3、《克与千克》的教学反思1 克与千克这两个质量单位虽然学生在生活中都直接或间接地接触过,但它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,具体,不能靠观察得到。

4、对呀!克与千克都是用来表示物体轻重的单位,我们把它叫做质量单位。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两个质量单位:克与千克(揭示课题) 其实,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的质量是用克和千克作单位的,谁愿意把你收集的信息和大家说一说。

5、《克与千克》教案设计篇一 教学目标: 在具体生活情境中,使学生初步形成质量的概念,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。 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质量观念。知道1千克=1 000克。 使学生了解用秤称物品的 方法 。

千克和克教学反思

学生亲自操作,在掂一掂、估一估活动中,建构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。整节课呈现出“掂一掂——再根据经验估一估”的教学思路,努力演绎了“知识在于建构”的理念。教学设计的落脚点定在“体验”。

哪个轻哪个重课后反思(那个轻那个重教案)-图2

【篇一】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建立了质量单位“克”与“千克”、1千克=1000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。本节课的重难点是帮助学生建立“吨”的概念。

在具体生活情境中,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,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,知道1千克=1000克。 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,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。 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,培养学生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。

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,是学生身边的数学。因此,本单元的教学不仅是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,提供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。

反思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,我发现,在轰轰烈烈的新课改中,还存在着一些貌合神离的现象,貌似实施了新课标,其实没有实效性。这个问题亟需引起我们的重视。

哪个轻哪个重课后反思(那个轻那个重教案)-图3

比较轻重大班教案

1、通过比较轻重,让幼儿感知、学习比较轻重的方法。 让幼儿学习比较物体的轻重,并根据物体的轻重排序。 提高幼儿的感知觉能力。

2、比较轻重大班教案1 活动目标: 认识天平,学习使用天平,用科学的方法测量物体的轻重。 学习按物体的轻重给三个或四个物体排序,感知理解序列之间的关系。 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,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。

3、轻与重大班教案1 活动目标:学习用天平称测量物体的轻重。知道物体的轻重与许多因素有关。活动准备: 分类盒、天平、积木、弹子球、塑料球、棉花、幼儿数学用书《轻与重》。活动重点:学习分辨物体重量的轻与重。

4、幼儿园大班科学《轻与重的比较》教案1 通过比较轻重,让幼儿感知、学习比较轻重的方法。让幼儿学习比较物体的轻重,并根据物体的轻重排序。提高幼儿的感知觉能力。

5、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幼儿园大班计算活动:比较轻重 温州三幼得胜园区 潘雪如 活动目标: 感知轻重,知道要有两个或者几个物体才可以比较重量。 学习用自然测量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,用工具测量来比较三个物体的重量,并做好记录。

幼儿园数学比较轻重教案

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篇1 活动目标: 学习用掂一掂、试一试、比一比等自然测量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重量。 在探索过程中,能正确判断并用语言表达物体的轻重。 体验采用多种方式比较物体轻重的乐趣与成功感。

也可以让幼儿说一说谁重谁轻,再在天平器上演示验证,从而帮助幼儿正确地认识物体的轻重。 出示大橡皮泥和积木,让幼儿猜猜谁重谁轻,再请幼儿上来将橡皮泥和积木放在天平器的两边,带领幼儿进一步感知认识物体的轻重。

幼儿园数学比较轻重教案1 活动名称:比较轻重 活动目标:学习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轻重。 知道物体的大不一定重,物体小的不一定轻。 活动准备 :纸盒、天平、积木、弹子、塑料球、皮球、铁球等物品。

通过用眼看一看、动手掂一掂、称一称的活动,让幼儿小朋友亲身体验到物体有轻有重,逐步加深对轻重的感受和理解。 使幼儿体会到物体的轻重和物体的体积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。 提高小组合作的能力,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。
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那个轻那个重教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的几点解答对大家有用,有任何问题和不懂的,欢迎各位老师在评论区讨论,给我留言。

分享:
扫描分享到社交APP
上一篇
下一篇